第308章 306【收购 出售】_从港岛开始发家
笔趣阁 > 从港岛开始发家 > 第308章 306【收购 出售】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308章 306【收购 出售】

  谈判不欢而散,彼此的仇恨值增加不少。

  从第二天开始,邵逸夫加大了对报社的收买,既想宣传自己的电影,又能继续污蔑李文迪,他是想通过如此的方式让李文迪低头。

  谁知李文迪对此一概不理,哪怕有记者上门采访,李文迪也淡淡的一句‘我今时今日的地位都是靠自己打拼而来的,对诺言向来遵守,商人不就是靠一个信字吗?’

  这句话没有提及邵逸夫,却又提及了邵逸夫。

  记者们都是拿笔混饭吃的,稍稍一想,便明白了李文迪的意思,对此进行了分析报道。

  香江的记者再次挖掘了邵六叔的黑料,发现六叔向来都是不遵守合同的,只要有利益,合约形同虚设。

  邵逸夫自然火冒三丈,对数家报社发出了律师信,要求报社恢复他的名誉。

  可报社也是硬茬子,将律师信与证据一起刊登,并在下面写了一句‘邵大亨难道想将香江的天遮住吗?’

  这句话让邵逸夫更加出名了,法律人士当众说邵逸夫滥用律法,法庭要是敢开庭,他们要到港督那里投诉,商界有些人说这是六叔的日常操作,无伤大雅

  李文迪坐在真皮椅子上,笑得合不拢嘴,“本来事情都已经过去了,非要抓住不放,老子被你们这群人说了多少年了,现在总算有人搞你了。”

  其实,邵逸夫的黑料很多,以前没有爆出来,是邵逸夫势大,那些人不愿意得罪这位电影界的大亨,现在不一样了,李文迪开了个好头,邵逸夫是墙倒众人推。

  3月上旬

  由于李文迪的资金缺少,便让林冬梅将手里掌握的几百万资金全部买进了隆德保险股票,到时候可以多赚一些利润。

  在4日这一天,怡和公司宣布了以现金110元每股的价值全面收购隆德保险公司,借此壮大公司在保险业的力量,完善怡和一系的商业架构。

  李文迪便让胡锦衍、林冬梅前去怡和公司雇佣的获多利公司登记出售手中的隆德保险公司股票。

  在长新置业公司办公室内,林冬梅汇报着这次的收益“我们一共买入隆德保险公司90万股股票,其中使用了10倍杠杆的方式,扣除所有费用,回笼资金是2754万元,其中利润是2004万元”

  李文迪点了点头,他在新鸿基证券公司的隆德保险股票投资没有采用杠杆的方式,只是买进了大概10.5万股股票,回笼资金是1131.9万元,利润率接近47%。

  这次的投资很不错,私人投资公司和个人投资都有很好的回报,李文迪手中能动用的资金又过千万了,让他有了一点安全感。

  “老板,账上的2700万元你有什么具体的投资方向吗?”林冬梅问道。

  李文迪想了想,道“全部买进和记金融公司的股票,这次不需要使用杠杆,和记金融的盘子不大,容不下这么大量的资金。”

  “和隆德保险公司一样,是要被私有化?”林冬梅犹豫了一下问道。

  李文迪笑道“有很大的可能,韦理斯是个猛人,没有理由看不见和记金融公司的作用,与其和别人分享利润,不如花些代价装到口袋里,如果运气好,一两年就可以把成本赚回来了。”

  他明显在忽悠着林冬梅,不过李文迪擅长半真半假的忽悠,所以林冬梅有点分不清李文迪得话是真是假。

  林冬梅想起其他的东西,提醒问道“各大公司都在收购或者私有化,长新置业没有其他的打算吗?私有化一些优质公司正是时候。”

  李文迪淡淡回应说道“这样的时机还会有的,我们不急在这一时,还是以抄底为主,多赚一点现金。”

  “是人退我进、人进我退的原则?”林冬梅有些悟性。

  “不全是,不过也差不多。”李文迪摸了一把林冬梅的脸,微笑道“主要是没有适合的公司,盲目的收购,不但会消耗大量的资金,而且还要花费更多的精力在重组资产的工作上面,还不如直接抄底,给职员们减少工作量。”

  收购物业也比收购公司要轻松不少,工作量简直不是一個等量级别的。

  76年刚刚过完春节不久,各大华资公司开始了更加疯狂的扫货行动,如长江实业公司收购了一家名为城市置业的公司,接着有私有化了这家公司。

  这是蝴蝶效应引起的,毕竟李文迪抢了李黄瓜的都城地产公司,所以直到李黄瓜发动收购案,李文迪才收到消息,没有赶上这场收购案,不然他肯定要进场赚一笔的。

  这家城市置业公司与都城地产公司相似,都是专门收租的,旗下资产比较优质,在九龙市区拥有两幢9层楼高的大厦、在北角、九龙湾、油塘工业区持有多幢工业大厦每月的收租收入在60万元左右,每年租金便是720万元。

  等工业大厦兴起,李黄瓜一定会将这些物业出售,毕竟这家伙是遵循‘货如轮转’的原则的,长江实业公司向来也是很少持有大量的物业收租,都是投资项目。

  ‘华资五虎将’除了大昌地产公司、合和实业公司,其他公司都是四处出击,新世界发展公司的郑裕同是善意的收购,给予了创始人丰厚的利益,并不像其他人那般多管齐下的进行收购。

  其实,除了‘华资五虎将’,还有一人值得关注的,便是启德置业公司的包船王,他积极发挥强大现金流的力量,也在四处搞收购,不过他和郑裕同一样,绝不恶意收购,只要创始人、大股东不愿意,启德置业公司会立刻退出。

  启德置业公司的几次发行新股,让包船王对启德置业公司的控制力达到了一个高峰,持有竟然达到了60%以上,如此使得启德置业有充足的资金展开收购。

  虽然其他股东手里的持有股票比重不断削弱,但是启德置业的股价上涨不少,所以这些人亦是笑呵呵的,他们也不期待能控制启德置业,都是想从股市上多赚一些钱。

  李文迪看着乱糟糟的76年局面,有些时机根本抓不住,等别人发布收购案的时候,又已经不适合进场了,他有些苦恼,似乎看见花绿的钞票飞走了。

  于是,他在思考要不要发动虚假的收购案,在股市上收割一波,最后还是摇了摇头,这一年的机会太多了,没有必要割韭菜,同时损耗自己不容易积攒的名声。

  和记金融公司的私有化可能会在这段时间发生,于是李文迪放下手里的工作,来到新鸿基证券公司。

  “胡生,帮我查一查和记金融公司的股价。”李文迪直接命令说道。

  由于上次李文迪询问过和记金融公司的消息,胡锦衍便格外的注意这家公司的情况,所以可以立刻回答李文迪的问话“1.8元一股!”

  “和记金融公司在上任大班祁德尊的手里损失惨重,如今股市回升,大部分的公司情况都有所转好,和记金融手上的股票也价值不少钱了。”胡锦衍稍微讲述和记金融的情况。

  李文迪点了点头“算上隆德保险公司回笼的资金,我账上应该有1200万元,这笔资金帮我买入和记金融股票,有多少要多少,争取不惊动和记黄埔公司(已经合并成功了)。”

  1200万元可以买入2100万股和记金融公司股票,但是和记金融公司的总股本只有7500万股,2100万股股票占比28%,是不太可能收购到的。

  “是,我会尽量多拿到一些。”胡锦衍回应道,他知道这次肯定是和记黄埔公司想要私有化和记金融公司了。

  突然间有个职员过来,在胡锦衍旁边耳语了几句话,胡锦衍连连点头。

  “李生,您还有什么要交代的吗?”胡锦衍恭敬问道。

  李文迪摇了摇头,“没有了,胡生要是有要紧的事,先去忙吧。”

  “没有要紧的事,只是我们老板想见一见您,不知道您可有时间?”

  胡锦衍见李文迪有些犹豫,又解释说道“我们老板还在路上,所以让我们挽留住李生您。”

  “好,那我等一等冯生。”李文迪对着胡锦衍又说道“胡生给我说说如今股市的情况吧,也可以讲讲那些经济分析师的解说。”

  李文迪是个小先知不错,但是有些记忆已经模糊,需要用一些见闻来想起那些事情。

  于是,胡锦衍将自己知道的都说给了李文迪听,至于李文迪要做什么决定,对他来说无关紧要。

  20分钟过去了,冯景禧才姗姗来迟,朝着李文迪告罪几句,便将李文迪引入他的办公室。

  秘书依例送来一杯茶水,便又退了出去。

  “李生,多谢你这段时间如此照顾证券公司的生意!”冯景禧很诚恳的笑着说道“短短三个月的时间便从股市上赚到了2个亿的利润,将银行的贷款悉数还清,李生真的是比我这些搞证券股票的人还要犀利,说起来我们真的很惭愧。”

  “冯生这是要捧杀我啊!被别人听到了,还以为我是个神算呢。”李文迪开玩笑说道“这不过是运气好,加上胆子大,才有这么好的回报而已,要是产生了亏损,我也无可奈何,有可能面临破产呢。”

  两人又彼此恭维了几句,冯景禧开始进入正题“之所以挽留李生,是想与李生商量一件事情的,也是询问李生的意见,成与不成都无所谓。”

  前提基础打好了,冯景禧直接说道“不知道李文迪是否有出售旗下铁行大厦的意愿?”

  这句话让李文迪想起前世的一件事情,铁行大厦原本是被置地公司收购了,后来又转手卖给了新鸿基证券公司,成为了新鸿基证券公司在中环的大本营以及重要资产。

  当然眼下的铁行大厦亦是李文迪旗下的重要资产,毕竟是中环的商厦,价值连城。

  见李文迪犹豫,冯景禧继续道“我知道现在的地市回暖,等过些时候,中环大厦的价格肯定会上涨,现在出售是有些吃亏的。为了弥补李生的损失,新鸿基证券愿意以市价再溢价5成的价格拿下,如果李生觉得还是吃亏,新鸿基证券愿意拿出一批具有大前景的股票来置换。”

  “李生觉得如何?”

  李文迪看了一眼冯景禧,道“冯生开出的条件非常有吸引力,我也不愿意看到冯生吃亏,不如新鸿基证券先选出一批股票,让我看看,如果与铁行大厦的前景差不多,倒不是不可能的。”

  “好!那我让人马上去准备,李生稍等一会。”冯景禧做事向来雷厉风行。

  李文迪是不想出售铁行大厦的,毕竟这是重要资产,以后未必能遇上,不过考虑到接下来的一些更大的机会,铁行大厦又可以为此筹备一大笔资金,甚至可以获利几倍,所以他有些心动了。

  不多时,冯景禧回来,与李文迪闲聊解闷。

  李文迪笑问道“冯生能说说为何是铁行大厦吗?我手里可是有不少中环大厦的。”

  “原因很简单,铁行大厦更为靠近中环心脏。”冯景禧解释道“李生不是做证券的,也许不明白那些客户都是看证券公司的实力才会进门口的,新鸿基证券公司没有属于自己的物业,如何能取信新的客户。”

  “原来如此!”李文迪笑道“不过说起来,我也是冲着冯生的名气来的,新鸿基证券要不是冯生坐镇,我恐怕也不会进门来。”

  “说起名声,李生现在的名声比我的响多了,恐怕现在的华人圈子里只有包船王才能压得住你。”冯景禧笑呵呵的恭维李文迪。

  “冯生说笑了!不过侥幸收购了九龙仓公司,香江人觉得我为他们争了一口气,所以才会看得起我而已。”李文迪很谦虚的说道,眼神却隐藏不住那一丝骄傲。

  很快,职员将整理的股票名单送了上来。

  李文迪接过文件,对着冯景禧打趣道“冯生可不要把一些新鸿基证券的核心股票放在名单上了,不然我可要挑走了。”

  “李生,实在是有些不好意思,有些股票实在是非卖品,卖掉了会损害最为核心的利益,希望李生谅解。”冯景禧满脸歉意的说道。

  李文迪摆了摆手,道“没有关系!我能理解,冯生无需道歉。”

  李文迪在往下看的时候,注意到了和记黄埔公司的名字,于是抬头问道“冯生能透露一下贵公司持有多少和记黄埔公司的股票吗?”

  冯景禧虽然上了年纪,但记忆力还是不错的,当即回答道“大约3000万股。”

  “冯生,我想贵公司会长时间持有和记黄埔公司的股票。”见冯景禧点头,李文迪继续道“我想要是有需要了,希望新鸿基证券能优先出售给我。”

  这话给冯景禧一种感觉,李文迪想对和记黄埔公司布局,方便以后出手。

  “好!我答应李生了。”冯景禧知道只要答应李文迪这件事,铁行大厦基本是属于新鸿基证券公司的了。

  李文迪没有过分的掠夺新鸿基证券公司的优质股票,采取的是‘见面分一半’的方式,换取了等价的股票,其中包括新世界发展、恒隆公司、合和实业、新鸿基地产、鹰君地产这5家公司的股票。

  李文迪将股票选好之后,把新名单交给冯景禧。

  “既然我们达成了协议,可否让我事先放出消息?”冯景禧微微笑道。

  冯景禧放出消息,无非是为了抬高股价、吸引客户上门,这是很正当的想法。

  “冯生随意!”李文迪摊了摊手。

  其实李文迪多少还是有些舍不得出售铁行大厦的,毕竟这座大厦处于中环核心地带,是少有的大厦,不过到底不是甲级商厦,李文迪更为喜欢甲级商厦,小型商厦还是稍稍靠边站的。

  虽然无法撼动置地公司的中环地主位置,但李文迪还是想着有个中环第二地主的称号,以后便可以靠着收租过日子了。

  别小看收租,单是希慎兴业公司在铜锣湾物业的后世租金都很惊人,一年30亿元的租金,纯利有22个亿,比一些科技巨头都要赚的多,而且这仅是希慎兴业公司的450万平方尺的收租面积而已。

  中环的写字楼又比铜锣湾的要贵不少,租金收入肯定只多不少。

  李文迪手中已经有一个海港城,足以称霸尖沙咀,要是再有一个中环二地主、尖东地主、铜锣湾地主的称号,年入租金超过100亿不是问题。

  再加上其他的生意,李文迪想想都兴奋无比。

  如冯景禧所想那般,消息一出,新鸿基证券公司的股价开始大涨(相比较平常),一日涨幅达6%。

  请收藏本站:https://www.skhnc.com。笔趣阁手机版:https://m.skhnc.com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